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即将开考,如何准备通识科考试?-亿米国际服务社
24小时服务热线

188-2340-7981

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即将开考,如何准备通识科考试?

发布时间:2021-04-22 11:14   浏览次数:408
  文凭试通识教育科将于四月底开考,面对浩瀚的通识议题,难免需要透过预测试题来缩窄温习范围,笔者并不是鼓励同学「TIP题」,而是建议学生可因应历届试题出题趋势和模式,聚焦温习一些较容易应用到的知识、概念、理论和事例。
  思考议题主轴
  「生活素质」可谓整个通识教育科的核心概念,除了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理解,亦可从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环境、康体等范畴拆解生活素质的不同面向。从历届试题可见,无论直接抑或间接相关,总会在试题中找到与生活素质的扣题,浅层的应用是直接开展生活素质的不同面向作为论点;深层的应用是分析政策如何促进或降低港人的生活素质,甚至不同面向之间的比较。故此,倘若考生在决定议题的温习优次,可以先选择温习与生活素质不同面向相关的议题为先,并且刻意选择特别扣连个别向度的议题。以下将会以此原则,为考生揭示一些值得优先温习的议题。

  政治向度:区议会选举、法治争议
  纵然考评局并没有明言议题不会重复,不过从历届试题可见,重复机率的确较小,所以不妨以排除法的方式选择温习议题。就课程范围内的「香港政制」和「政治参与」,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均已经在历届试题中出现,余下的区议会选举相对较有机会成为考题,再加上二○一九年刚举行区议会选举,考生值得稍为了解其中的运作。
  关于区议会选举,重点并不在于选举结果,反而较大机会考问有哪些因素影响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、区议会参选人和当选人的特征是什么、区议会的运作如何影响香港人生活素质,其中特别需要留意是区议会的民意基础和民意授权程度,以及区议会的职权和局限,尤其近年的社区工程和相关拨款等。
  另一方面,除了区议会选举之外,法治和司法制度的争议亦鲜有在考卷中出现,除了较复杂的司法覆核和释法争议之外,相对简单的法援申请趋势和局限都有机会考问。当然,不少师生揣测社会氛围下,政治相关议题未必会出现,可是,关键不在于考生对议题的深度认识,而是考生透过议题更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的认知,就算不出现所谓的「政治题」,讨论到香港房屋、医疗、教育政策,部分政治相关概念都有机会可以应用在答卷。
  经济向度:基建发展、第三核心商业区、新兴产业
  经济向度议题的基础是考生对于香港经济发展模式的掌握,例如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、香港四大经济支柱是什么等等。考虑到香港属于知识型和外向型经济,所以基础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,历届试题涉及机场第三条跑道的争议,而广深港高铁、沙中线、明日大屿均未曾设题考问,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基建的规模,以及最重要是认识当中的争议点。
  例如沙中线涉及文物保育、居住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争议;明日大屿就更加涉及不同持份者和价值取态的争议,其中不少学生只聚焦于房屋供应和生态影响,忽略明日大屿是政府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枢纽(从中又要再了解第一和第二个核心商业区是什么)。
  除了香港现时的四大经济支柱和基础建设议题之外,考生亦可留意新兴产业的讨论,毕竟以往曾问及创新科技产业的题目,所以例如中医药业发展、电子竞技行业发展、环保产业、生态旅游等,无独有偶,以上产业都涉及香港政府的政策支持、行业面对的困境、全球化的竞争、青年的生涯规划等讨论,考生未必需要逐一深入认识,反而应该宏观地思考香港在发展新兴产业所面对的瓶颈和出路。

  社会向度涵盖面广
  社会向度议题本身的涵盖面较广,某程度上政治、经济、卫生、教育等属于社会向度之内,不过在此就特别点出一些其他向度未必涉及的议题。
  人口结构︰人口老化与策略
  纵然第一届文凭试已问及「人口老化」的社会现象,不过考虑到应对人口老化政策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关注,所以考生都必须略为了解未来人口结构变化,以及政府的应对策略。实际上,应对有三个思考方向和相应政策︰
  一是应对长者贫穷问题,相应政策包括全民退休保障、长者生活津贴、强积金对冲机制等;
  二是释放长者劳动力和生产力,主要涉及延迟退休年龄;
  其三是长远改变人口结构,关乎到如何提高家庭生育动机和生育率。
  若然希望能够准确和深入探讨上述政策,考生要先掌握部分社会福利和经济制度的概念,例如收入再分配原则、退休保障五大支柱、社会保障四大支柱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、福利主义等。
  社会福利︰应对贫穷问题
  另外,除了人口结构议题之外,与之相关的社会福利和贫穷问题亦值得熟读。考生应该要知悉香港存在不同的贫穷状况,包括儿童贫穷、跨代贫穷、世袭贫穷、青年贫穷、在职贫穷、长者贫穷、月光族、穷忙族,以上概念既有以年龄描述(儿童、青年、长者),亦有涉及贫穷成因(跨代、世袭、月光族),也有描述一些特定贫穷状态(在职、穷忙)。
  在掌握香港不同类型的贫穷人口,便要开始了解香港政府的福利制度如何保障和改善市民的生活,值得留意的是关于社会福利制度亦有很多不同描述和分类方法,其中「保障」和「改善」正正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功能︰
  「保障」即是发挥安全网功能,让市民能凭借社会福利维持基本生活需要(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);
  「改善」则是发挥反弹网功能,让市民能够透过社会福利逐步提升生活素质,甚至长远能够自力更新。
  而香港政府又会以「现金」和「非现金」的方式分类,强调政府的不同政策介入如何有助扶贫。考生在温习贫穷相关议题时,可先了解现时数据,再评估政府的政策成效。
  社会流动性:社经地位转变
  由社会福利制度和贫穷问题可以延伸到社会流动性的问题。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」到底在香港社会是否仍然奏效?讽刺的是有调查显示,大学生毕业生的入息中位数在过去三十年间持续下跌(已按物价水平调整)。
  所谓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社经地位转变,而分析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性,即是分析个人能够凭借其付出(能力、技能、学历、努力)改变其社会流动性,若然一个社会欠缺社会流动性,意味着市民难以看到社经地位和生活素质有所提升的空间,亦即是缺乏上流机会。
  在香港,往往都关联到世袭贫穷和在职贫穷的问题,因为之所以缺乏社会流动性,或多或少就是经济和教育制度,家庭的社经地位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个人付出的影响力;另外,雇员的工资增幅缓慢和生活成本高昂亦令社会流动性停滞。
  以上仅点列出一些重要知识和概念,考生可以先了解目前的相关数据,继而了解社会流动性不足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,继而再分析政府政策的效用和不足之处。
  教育向度:电子学习、学习均权
  历届文凭试仅有二○一八年的试题是直接涉及香港教育议题,除了该年考问的学童压力议题之外,直资学校、课程改革、价值教育、补习风气等都是有设题考问价值的议题。

  疫情影响学习模式
  不过,观乎近年的社会和全球发展,电子学习和学习均权问题会是芸芸议题中别具争议和关注的议题。经济合作发展组织(OECD)提出的二○三○年教育愿景,特别就提到「实践创新课程的学习均权」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将要面对的挑战。
  实际上,在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,既逼使全球学校采用电子和网上学习模式,亦间接揭示社经地位如何影响「学习均权」的实践。故此,考生可稍为了解电子及网上学习模式的成效和不足之处、香港现时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否公平、不同持份者可如何促进学习均权。
  卫生向度:传染疾病、医疗系统、精神健康
  相信没有人会质疑疫情是二○二○年的重大事件,学生理应对传染疾病的成因、影响和应对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不过,值得留意的是小心陷入「第一身陷阱」,正正由于考生熟悉个别事例,往往在回应题目上欠缺客观和宏观视角。例如题目考问「传染疾病」,考生有机会只运用「新冠肺炎」一例,忽略沙士、中东唿吸综合症、寨卡、爱滋病等其他事例。

  温习数据特征
  除了传染疾病,香港本地的医疗系统负荷问题,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,例如医务委员会改革和自愿医保制度,在历届试题中均未曾出现,所以考生可以温习相关数据特征、导致公私营医疗失衡的成因、医疗短缺造成的影响、建议解决方法等内容。
  由医疗系统进一步延伸,本地的精神健康医疗支援亦面临严重不足的情况,一方面反映香港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每况愈下,另一方面又关乎医疗资源分配问题,当中更涉及社会风气和对精神健康的刻板印象,建议考生可以多加认识香港人的精神健康议题。
  文化和环境向度:保育、生态旅游、固体废物末端处理
  文化和环境都属于生活素质的非物质层次,而香港目前主要的讨论都是围绕在如何保育文化和环境,文化保育涵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二○一九和二○二○年卷二都有设题考问,或许考生未必需要优先温习。

  了解可持续发展
  至于香港的环境和生态保育则较少直接设问,勉强可以解读智慧城市和电动车的试题有牵连到。
  因此,建议考生可了解香港政府如何进行环境保育,同时又如何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例如发展大屿山计画(不同于「明日大屿填海计画」),以至全港的生态旅游发展等,以保育议题切入,了解香港的可持续发展规划。
  除此以外,历届试题中,在二○一三年卷二曾考问垃圾征费,至今都未问及固体废物的末端处理争议,即是「三堆一炉」的议题,考生都宜了解当中的持份者意见和相关概念。
  以上均从生活素质向度提出一些二○二一年文凭试有机会考问的题目,其中较集中在「今日香港」单元;以下将按其余五个单元提出一些较具探究性或争议性的议题,提醒考生可多加了解当中的知识、概念、理论等。
  单元一:家长管教模式、人际关系
  单元一「个人成长及人际关系」在早年的试题较少设问,反而近年考问的比例较高,例如二○二○年卷一第一题直接考问某项行为如何影响个人成长、二○一九年卷二第三题亦是直接考问参与粉丝团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。因此,考生在温习单元一,先要了解有哪些个人成长的分析向度,例如健康、生活技能、自尊、价值观等。
  观乎历届试题,考生可以多加留意课程中较少考问的恒常议题,其中「人际关系」考问的比例远远少于「个人成长」部分,家长管教模式、港孩、隐蔽青年等议题均未曾在历届试题中出现,建议可了解相应的理论、成因、影响、政策和建议等;另外,青少年恋爱观念虽然感觉上较为冷门,但是毕竟坊间一直都有相应的研究调查,加上速食爱情、援交、婚前性行为、早恋等议题更可延展到「今日香港」单元,跨单元考问香港人的晚婚、少生、不婚等社会现象,考生都可略加了解。
  单元三:中国的社会及经济改革、综合国力发展
  二○二○年文凭试卷二第二题考问「国进民退」这种具体国策议题,有可能不少人会估计二○二一年会出现类似的国策议题,深入地了解一些具体国策。然而,笔者认为除非考生对国情有充分的认识,否则并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了解具体国策,反而可以从宏观视角了解国家发展。
  实际上,在卷一出现的单元三题目,多数围绕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相应改革,例如三农问题、城乡差距、城镇化等,故此,建议考生可以多加了解尚未出现在历届试题的社会状况,例如新三座大山、文物保育等;同时,经济面对的下行压力和国家转型策略也有考问机会,应了解何谓中等收入陷阱、缺芯少核、微笑曲线、中国制造2025、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等概念,以便应付涉及中国经济的议题。
  另一方面,虽然二○一九年卷一问过孔子学院与中国影响力的关系,但考虑到中国近年积极参与外交事务,所以中国在不同国际组织的角色都可以略加了解。
  单元四、五、六:跨境传染病、全球暖化
  综合「全球化」、「公共卫生」、「能源科技与环境」这三个单元在历届试题的设计,可以综合出两个值得留意的议题。其一是跨境传染病的传播,相信全球人类都不会否认二○二○年的关键词是「疫情」。在全球化的情景下,无论是疫情的成因、影响和应对均能够设计相应题目,不过值得留意的是,若然议题出现在卷二,多数不会囿于新冠肺炎,有可能涉及不同传染疾病,亦有可能是宏观地涉及公共卫生。
  除了跨境传染病,全球暖化的影响和应对也有机会出现在今届试题;历届试题只有在二○一五年卷一第三题略有关系,从未直接考问关于全球暖化的议题,所以考生可以多加留意。另外,单单就「全球化」单元而言,考生必须熟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两大主题的特征、概念和事例,因为无论考问任何议题,但凡涉及全球化情景,两个主题的知识都应该可以应用到。
  关于议题的备战部分,就以此篇作结。近一年业界有种说法是「仍未完结的议题不应教授或考问」,事实上,若然以此说法作为天条去预估议题,师生们不难发现根本没有议题合乎这个说法,毕竟所谓「完结」并没有定义,所以建议教师仍然应该以「探究性」和「争议性」两点去建议学生选择优先温习的议题。

  充分掌握数据描述题
  近年卷一几乎每题资料都设有数据题,直接要求考生描述数据的占分约有八分至十六分,而剩下的题目几乎都须运用数据作答。掌握数据题先要认识不同题眼的区别,首先,「趋势」多数是跨年数据变化的描述;「模式」则是拆解不同项目之间的关连性,例如「暴饮模式」是剖析性别与暴饮之间的关连;至于近年较常见的「特征」,是包含趋势和模式的问法,亦有机会要进行数据的定点分析,例如指出数据达至历史新高、超出水平等。

  逆向思考分析角度
  处理数据题可以逆向思考,从资料的性质去构思分析角度,意思是︰若题目有年份,多数就是要进行跨年比较;而没有年份的数据,多数是要进行项目之间的分析。
  值得留意的是,数据题得分关键有三︰
  一是运用恰当计算方法诠释数据;
  二是运用适切概念归纳数据项目和一针见血带出数据意思;
  三是全面描述数据的不同项目。
  谨记数据题是以数字作为论据,论证数据所能带出的讯息,切忌「为计而计」。
  影响题变种︰困难/风险/挑战/障碍
  影响题是通识教育科的基础题型,大部分题型都是建基于影响题,哪怕评论题或比较题等较复杂的题型,只要掌握好影响题的设题逻辑和答题策略,理应可以做到题目的基本要求。
  近年出题的趋势除了直接考问「影响」之外,亦同时在卷一和卷二出现「困难」、「挑战」等题眼,表面上与「影响」显然是不同的答题方向,不过往往考生在作答时都会从「影响」切入,而最大问题就是推论深度仅止步于「造成的影响」。例如二○二○年卷一第二题问及人口老化如何对已发展地区构成挑战,最弱的考生可能只会陈述人口老化的现象,较佳的理应能指出人口老化的影响,包括劳动力不足和社会福利负担增加,但是真正扣题回应,应该能够从劳动力不足延伸至窒碍地区经济发展和增长。

  分析对象延伸层面
  如前述,「影响」与「困难/风险/挑战/障碍」之间的差别在于推论深度,简而言之,是分析对象的转变,影响题的分析对象多数是直接受影响者,而困难/风险/挑战/障碍等题目的分析对象则多数先是直接受影响者,再延伸到国家、政府或措施执行者。例如粤剧保育的困难,不可仅指出粤剧的吸引力不足,更要进一步延伸至「保育者」,即是政府未必愿意投放资源在关注度不足的项目,或者粤剧剧团会因此缺乏足够资金经营。
  以上两种题型重点,考生都可以多加预备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今届无论社会风气抑或实际人事状况的「变数」太多,所以不能全依赖历届试题推测题型变化。师生们宜回归通识考评的原则,先掌握四大基本题型(描述、分析、评论、比较),继而训练对题眼变化的敏感度。
  备战文凭试除了知识和技巧的掌握,亦需要适切的温习策略和工具,方能做好充分准备。因此,以下将会建议最后阶段的温习部署,以及介绍一些免费的温习工具。

  清概念明题型
  深信大部分考生都未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通识科温习,不会妄想奢求考生们可以完整温习一次六大单元的知识,所以最后部署阶段,只要求能够做到「清概念、明题型」。
  「清概念」指理解六大单元常见概念。常见概念的定义是在历届试题曾经出现的概念,可以分成三层重要性︰一是题目出现;二是资料出现;三是答题可能可以运用。考生宜按重要性顺序温习,既要认识概念的定义,亦要掌握概念的应用方法,例如用作论点开展、加强论证的解释力、作为情景化论据等。
  「明题型」指掌握考评常设题型的要求。常设题型包括数据题、漫画题、因素题、影响题、举证题、评论题和比较题;考生必须熟悉题型的设题逻辑、提问用词、答题框架及陷阱等,留意是「明题型」而不是「背题型」,切忌盲目记忆提问用词和相应框架,必须认识设题逻辑,方能以不变应万变,毕竟题型千变万化,但是万变不离「逻辑」。

  画脑图拆示例
  关于温习方法,不少考生都只会背诵教科书或精读,实际上,通识教育科讲究融会贯通,所以必须在温习过程中逼使脑部思考。
  「画脑图」正能让考生在温习知识和概念上加入思考过程,尤其有助于思考概念之间的延伸和归纳,因为拆题和构思论点本质就是将概念延伸,而卷一的资料运用和答题论证部分亦即是归纳概念。例如考生可以先由「生活素质」入手,运用脑图开展「生活素质」的不同向度和相关概念,亦可在适当位置加入事例。
  「拆示例」指拆解考生表现示例,既有助于掌握题型要求,亦可以丰富个人的知识、概念和事例,所以是终极的温习策略。示例有二︰一是历届试题;二是模拟试卷。考生必须先拆解近五年的历届试题,才开始拆解模拟试卷。
  留意拆解示例运用荧光笔和标记辅助,若时间许可,先思考一次答题的论点和论据,再比对示例所运用的论点和论据,接着以流程图的方式拆解示例的论证过程。进阶的拆解示例温习,应该尝试举一反三,意思是思考示例所提出的论点和论据,可否应用在其他议题上,尤其一些历届试题中未曾出现的时事议题。


  善用网上资源

  当然,不同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给考生预备充足的温习材料,不过倘若考生想更深入和准确掌握通识教育科的内容,建议可以直接检视一次以下两份官方文件:
  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(中四至中六)(建议集中看P.13-P.42)
  334.edb.hkedcity.net/new/doc/chi/curriculum/LS%20C&A%20Guide_updated_c.pdf
  课程资源册
  ls.edb.hkedcity.net/tc/about_RelatedPublications.php
  以往笔者较少让学生直接接触以上两份文件,毕竟内容繁多,考生未必可以消化到,不过部分能力较高的考生,若能迅速阅读,或多或少能产生知识上的拾遗补漏之用。另外,考生表现示例亦可在考评局的网站上找到,在此不赘。
  作者:罗恒威,为港澳信义会慕德中学通识教育科老师、香港通识教育会副会长